融通资源开发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推动工程科技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培育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作为提升为军保障能力、促进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契机和有力抓手,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之路,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治引领 夯实为军服务坚定信念
融通资源开发坚持把强化政治引领融入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将工程硕博联培生纳入公司“青鹰工程”培养体系,由公司党委书记讲授“第一课”,强化为军服务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打造入企实践的鲜红底色。
公司将军训作为工程硕博士入企实践第一步,以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培育入企学生为军服务情怀;将讲授3305、3606两厂精神内涵作为重要课程,图文并茂展现工厂的发展史和红色文化,增强入企学生的为军服务的自豪感;组织实地参观各类厂房,邀请一线技术能手进行专题讲解,结合实物介绍业务常识,提高入企学生军工知识水平;制定企业导师选聘管理办法,由政治坚定、做过多年党务工作的同志担任学生政治导师,加强常态化教育,提升入企学生政治素养。
入企培训军训汇报表演
聚焦科研攻关 提升为军服务能力素养
融通资源开发聚焦科研攻关项目重点难题,综合校企沟通情况、学生培养方案和学生个人专长特点,凝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适合工程硕博士参与的“真问题”,配置不少于1项科研项目,为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提供精准的“练兵场”和“试金石”,让工程硕博士在科学实践中发挥创新思维,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真问题”,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联培过程中,边教学、边实践、边科研、边应用,工程硕博士接触生产一线、观摩技能大赛、关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将兴趣和现实需求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高压水射流、成核剂合成制备、三氨基甲苯的工程化合成工艺等多项技术难题和工艺堵点。
坚持“四共四通” 构建为军服务培养机制
融通资源开发着力构建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和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的“四共四通”机制,开创产学研深度融合新局面,真正培养出毕业即可快速进入工程师角色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前期,公司赴西北工业大学、中北大学等联培高校,就工程硕博士工作进行多轮研讨,与高校共同制定《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和计划;多次参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举办的校企导师研修论坛,加强校企沟通;多次组织召开校企导师交流研讨会,就学生培养、毕业选题、课程体系搭建展开深入研讨,不断完善培养计划;为推动校企挂职交流,促进人才与资源共享,已有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北大学的3名老师到公司挂职,带来技术创新理念和实际指导。
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交流座谈
加强培养引留 打造为军服务人才高地
融通资源开发注重在加强工程硕博士培养和引留上下功夫,取得扎实成效。坚持每年组织召开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工作校企研讨座谈会,现场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培养责任。
公司做好待遇保障,每月定时发放实践补贴,积极改善住宿环境,翻新工厂宿舍,建设人才公寓,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定期前往两厂及株洲基地组织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工作生活情况,及时回应解决在企实践问题;追踪学生实践课题与毕业进度,要求企业导师与中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共同参与完成学生开题工作,处理好研究创新与工程应用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参与公司、工厂“揭榜挂帅”项目,发放项目奖励、专项奖励,充分激发创造潜能,助力培养战略型人才、总师型人才;着眼长远研究破解工厂引才留才问题,成立西安研究院,打造区域人才高地,建立人才多通道成长培养体系,确保人才引进来、留得住。
入企实践学生现场签订三方协议
融通资源开发将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拧紧引才、育才、留才的高质量人才工作链条,打造更多业务“尖兵”、技术“领雁”,为公司培养更多的卓越工程师,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魏雪娇)